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已从“有质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均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 体现出基础教育系统化建设、优质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探索晏阳初先生的教育理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6月21日-23日,第二届中国·天府基础教育论坛、基础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暨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基础教育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
本届研讨会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联合主办。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四川晏阳初研究会会长汪明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国务院学科评审委员会教育学召集人袁振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卢晓中,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正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原北京大学附中、北京一零一学校副校长程翔,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师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袁丽等专家参加研讨。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近300名专家、领导、教育工作者和在读博士生到场交流学习。
在主旨报告环节,作为唯一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代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党委书记李笑非以《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关键学习能力的自我生长模式及其实践》为题向大会作报告。
李书记围绕教育的时代要求,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讲述了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育人实践探索,努力创造最适宜学生的教育。围绕学生关键学习能力的自我生长,逐渐形成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六大成果。此项成果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分论坛和圆桌论坛,来自省内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代表们分别围绕“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讨和交流。
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对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是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和“世界话语”的重要路径。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成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关键学习能力的自我生长模式及其实践的研究,推广研究成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