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南国灯城”自贡隆重召开。我校生物组应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邀请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其中周密老师作为学科指导专家、陈瑜老师作为授课教师参与其中。
此次研讨会在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南湖校区举办,共有来自全省六名教师,分别就两个专题《蒸腾作用》、《细菌》展开同课异构。其中我校生物组陈瑜老师授课专题为《蒸腾作用》。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不适应情绪,陈老师课前特意指导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小游戏 “我真的很棒”。随后陈老师通过展示植物并以给植物浇水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进入植物体的水哪儿去了?并以此为本节课主线。然后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进入植物体的水可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是不是所有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陈老师又呈现出一张数据图,学生通过此图分析得到大部分水可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接着陈老师顺势过渡,进入植物体的水大部分水被蒸腾作用散失了,这是不是对水的浪费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乃至整个生物圈的意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陈老师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分析以及学生手绘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了蒸腾作用对植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蒸腾作用对人类而言有何好处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移栽树木时应该注意哪些等等。整堂课教学环节设计流畅,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受到与会老师一致好评,省教科所教研员王愉鑫老师也对本课提出了。
周密老师就三堂关于《蒸腾作用》的课进行了点评与交流。周老师从“什么样的课是有用的课?这一问题切入,运用课堂观察技术,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从课前准备来看,三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找寻到了最适合本堂课的实验材料;从教学设计来看,三位老师的设计都按照“感知现象→发现分析→归纳概括”的流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学手段的选择来看,无论是成都七中初中陈瑜老师的板书板画、自贡蜀光绿盛实验学校李京津老师的电子白板、成都双流中和中学徐光德老师的实物投影及手机拍摄功能的巧妙运用,都很恰当。周老师还就三位老师的不同特色,如陈老师的课立足于整体构架,李老师的课重生动有趣,徐老师的课务实可行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三堂课都存在为完成教学环节最后有些赶时间、对学生生成问题的关注还不够等问题,周老师也提出老师们不妨进行一些反思:我们在课堂上真正关注到学生吗?我们喜爱这个学科吗?我们的知识储备够吗?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足吗?详实的数据、准确的分析、生动的讲解,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共鸣。
生物组供稿
教师发展部审稿

合影留念

交流活动

思维引领

现场点评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