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展了以“携手相牵 杏坛筑梦”为题的湖南省双名培养对象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交流活动。
CHENGDU NO.7 MIDDLE SCHOOL
上午,石敏副校长和曾畅畅副校长带领老师们参观了学校金融实验室、多媒体创意设计中心、心理关护中心、艺术中心、生物标本室、创意工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教室、AI火星太空农场、图书馆等功能教室,在关于七初育人空间的设计、改造等方面的交流中,大家对七初的办学追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课堂交流中,来自长沙市南雅中学的陈宏资老师带来一船清梦入九天——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看涉梦词的课堂,陈老师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以同学们的梦开启李清照的梦。在整齐的节奏,响亮的韵脚中,探梦境所遇、感梦境所叹、寻梦境所愿,以梦为镜,折射现实,以梦为路,通往理想。
万古诗意传风骨,千年佳句浸墨香。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周文碧老师带来《亲近古诗》一课,串联唐诗五首,熟悉律诗对仗、押韵、音调的特点,在古诗中英文译本的对比中,感受独属于律诗的韵味和美感,以歌和诗,打动人心。在师生共同的创作中,生成一首首典雅又独一无二的古诗。
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心得和课后感受。陈宏资老师分享了她在准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堂课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目的,走进梦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达成语文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周文碧老师谈到一节课的呈现,背后往往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支撑,只有集体的智慧,才有产生一节好课的可能性。
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正高级初中语文教学名师刘敏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陈宏资老师以梦为核心,搭建了学生拾级而上的三个阶梯,一读,解梦之境;二读,知梦之镜;三读,明人之心,在课堂中,借诗词来理解诗人的品格。周文碧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出发,积累扎实的文学理论,将丰富的知识储备迁移到学生的鉴赏和品析,并在此之上进行组合优化,达到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目的。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刚满一年教龄的青年教师程缘,听了两节课后,非常激动。他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赞美之意,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他谈到,陈宏姿老师的课,以单篇觅方法而见群文,由梦境窥现实而知人世,层层递进,拾级而上,向梦境更深处漫溯,终见一船清梦下的渔家傲。周文碧老师的课以起承转合为章法,打通阅读与写作,带来了一次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体验,以雅趣唤起雅兴,以情调拨动情思,以审美体验代替知识灌输,以濡染浸润代替机械重复,是新课标理念下任务群活动的一次有益实践。
与此同时,曾畅畅副校长给名校长们做了交流分享,她从学校文化、发展历程、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发展、艺体活动等方面详细阐释了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为创造最适宜学生的教育而进行的育人实践。
下午,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唐霖勇老师做以“课堂的精神——七中初中践行语文新课标例读”为主题的分享,分享七中初中语文教研组在语文学科建设上的成果与反思。七中初中语文课程的建构努力探索以语言学用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抓手,以审美为导向,以文化浸润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从知识与经验、实践与协作、批判与创新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四级、通识性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从基本的单篇阅读、大单元教学、专题式阅读到个性化的社团选修、都江堰和博物馆课程,实现了多梯度多层级的立体化课程构建。唐霖勇老师谈到,课堂,是人的课堂,就应该话人事、诉人情、启人思、育人才,就应该体现我们的精神,落实我们的追求。
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江文欢校长以水调歌头为引入,聚焦“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构建与实践——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江文欢老师指出语文课堂存在“五唯”的问题,应从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精神场四个维度建构语文生命课堂,以“生命”为核心,基于生命、融于生命,唤醒文本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升华教师的生命,从而激活课堂的生命,构建出语文“生命场”,让生活进入课堂,让语文融入生命,指向“生成”,归向“生活”,最终实现“共生”成长。
本次交流学习,我们收获颇丰,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研究新课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继续坚守课堂定位,不断深化教材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品位。同时,我们将虚心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加强团队协作,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共同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